就業,一頭連著經濟發展,一頭連著民生冷暖。江蘇作為經濟大省,也是人口大省、就業大省,一直高度重視就業問題。2022年1月23日,《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》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。這也是本屆人大常委會首次在代表大會上審議地方法規。
為了讓大家對《條例》有更全面的了解,1月24日中午,《新聞評談》特別節目“談法論治”邀請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臘生、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走進直播間,就大家所關心的就業問題和《條例》的亮點進行解讀。
(王臘生)
(張宏偉)
就業,涉及千家萬戶,社會各界都很關注,實踐中也需要依法采取措施加以引導和促進。
2008年1月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》正式施行。
2008年12月,江蘇省政府頒布《江蘇省實施〈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〉辦法》,要求全省上下推動就業促進法在江蘇的全面有效實施。
2022年1月23日,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,《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》表決通過。
關于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
說到就業,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和其他一些特殊群體,他們在求職和就業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需求,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問題。對于這些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,《條例》中有沒有就幫扶措施做出一些規定呢?
節目中,張宏偉副廳長介紹到,條例設就業援助一章,用了十一條來具體規定對重點群體、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措施。
1 根據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不同特點,規定相應的就業幫扶措施,精準施策促進多渠道就業。
2 建立就業困難人員申報登記制度,明確就業困難人員申請就業援助的途徑,增強就業援助的精準性。
3 規定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,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崗位補貼、社會保險補貼,對就業困難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者靈活就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等,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。
4 規定零就業家庭、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的特別幫扶措施。
以促進和幫扶大學生就業為例,江蘇每年全省高校畢業生總數均在全國前列,大學畢業生就業,是很多在讀學生關注的問題,也是每年社會熱議的問題。條例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作出了積極回應。
一方面,明確對大學生就業給予重點幫扶。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實名制幫扶。另一方面,在政策支持、創業扶持、就業服務、職業教育等方面,對大學生群體也給予特別關注,包括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;政府定期發布創業項目信息,鼓勵引導大學生返鄉入鄉創業等內容。
就業中的熱點問題
不同的就業群體也有不同的需求,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給就業也帶來一些新的變化。近些年我們就發現,在就業市場中出現了一些熱點難點問題,比如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,三孩女性就業遇到了一些問題;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,老年人也遇到了一些就業問題;同時快遞小哥、網絡主播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,在勞動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。王臘生介紹,針對這些就業群體遇到的新情況、新問題,“就業促進條例”也做出了相關的規定。
一方面,堅持經濟發展導向,強化產業、財稅、外貿、金融、教育、社會保障等政策對就業的支持,實現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,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。
主要包括:
一是推動制造業、服務業、農業高質量發展,發揮經濟發展吸納帶動就業作用。
二是發展數字經濟產業,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就業機會。
三是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,穩定和增加就業崗位。
四是明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,建立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。
五是明確促進就業的財稅、投資、外貿、金融、土地、教育和社會保障等具體政策措施。
六是要求為老齡人口和響應國家生育政策的女性勞動者,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和政策支持,解決社會關注的就業領域“一老一小”問題。
此外,條例還將“就業優先政策”“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”“勞動者自主就業、市場調節就業、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”等政策制度化、具體化,對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、創業服務體系、人力資源服務體系、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,系統構建符合江蘇實際、具有江蘇特色的就業促進體系和長效機制。
疫情以來對就業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。江蘇立法促進就業,為 “安居樂業”提供堅實保障,也為江蘇人送去一份信心和底氣,意義重大。
同樣,就業者也需要打破傳統就業 " 執念 ",積極尋找更寬的、更適合自己的就業渠道。有了法律、政策、機制、人心的同向用力,有了社會各方的理解與協作,我們一定能戰勝各種困難,解決好就業難題,呵護好就業意愿,溫暖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人。